一、实施背景
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没有规范就没有科学的运行。中职教育一度专业建设混乱、培养质量低下,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长期缺失有关标准和规范。湖南省教育厅为进一步规范中职专业建设,引导专业教学改革而部署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这项基本工作。但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并没有组织专家开发专业教学标准,因此不少地方、不少学校集中精力力量自行组织开发,开发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专业教学标准的定位不准、构成不明(有的混同于人才培养方案或专业教学方案);理念混乱,思路不清;操作程序紊乱,技术规范缺失,过于随意;开发主体成为问题的聚焦点,既缺乏行业企业人员的参与,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培训。有的学校就是进行简单的抄袭、拷贝。
因此,学校层面在进行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时,为提高开发质量,需要培育开发主体,完善顶层设计,规范开发技术,加强过程管理。
二、主要目标
1.突出专业教学标准理念的创新性,体现全面素质的人才观、能力递进的课程观、学以致用的教学观;
2.强化专业教学标准内容的科学性,框架体系、教学内容、考核内容的设计必须科学合理;
3.重视开发流程的规范性,强调质量的实效性,确保开发质量。
三、工作过程
1.人才需求调研
遴选一批来自农场、农村以及农机制造、农机维修、农机作业服务、农机营销等企业和行业的代表、一线专家进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优化成员结构。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2013年6月-7月我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教师前往长株潭地区的农机销售公司、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局调研。了解农机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企业岗位设置及对人才结构类型的要求、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要求;依托学校牵头的湘潭市农业产学联盟,对省内办有同类专业的学校进行调研,了解现行专业教学情况、学生就业去向、学生继续学习的要求与培养现状、企业对现行专业教学的要求与建议等,撰写了《湘中地区农机使用与维护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和《湖南省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建设调研报告》。
2.工作任务分析(能力分析)
认真分析《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后,立即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与学校骨干教师将本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包括专门化方向)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一级模块),再对工作项目进行任务分析(二级模块),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并对完成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作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形成了【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工作任务分析以行业或企业直接从事生产现场操作与管理的专家为主进行分析。为了保证分析的全面和完整,在每个专门化方向,至少有一位行业专家和一位专业教师参与。其中行业或企业的专家在该领域有较丰富的工作经历,对所从事的职业领域有较为宏观、整体、前沿性的了解,并善于表达与合作。
3.制定专业教学标准框架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和我校制定的《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导手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明确了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职业范围、人才规格、课程结构、课程设置及要求,并对教学实施、教学管理、教学评价、实训环境和专业师资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
在授课形式上,提出将陈述性讲授转换为过程性指导的教学方法,以具体典型工作任务为引领,重新组织知识结构,着重锻炼学生技能水平,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今后职业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本专业教学标准以具体工作岗位需求为培养目标,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适应当代企业用人需求。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通,将主干核心课程用实际工作任务贯穿起来,将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知识、能力、要求融入课程体系中,注重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结合。
4.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针对项目无法穷尽的实际,以项目为课程和教学的载体,而以工作任务为内容选择的参照点,选择其中所蕴含的技术知识和工作过程知识作为学习内容,先编制9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内容分析表”,包括每门课程的工作任务、技能内容与要求、知识内容与要求、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对从业人员所要求的具体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在此基础上,以实践性问题为逻辑纽带整合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以职业行动能力为主线,兼顾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编制9门课程标准,明确课程性质、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主要内容与要求以及实施建议,融入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体现了“立志为农,强技为业”的品德,注重培养吃苦耐劳、善于与农民打交道、热爱农业的品行。
5.论证评审
教学标准审定由专业建设委员会组织实施,其程序是:1)重点专业建设组完成开发任务后,向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提出审定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
2)专业建设委员会根据不同的专业情况,组成专业评估专家小组进行审定,并提出书面审定意见。
6.实施、改进
专业教学标准审定后,本专业的教学严格按照专业教学标准组织实施。
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是中等职业教育深化课程教材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推动专业教学改革和提升专业教学质量的突破口,其涉及面广、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 虽经反复研究论证,但仍需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
四、条件保障
1.先进的职教理念是思想保障
多年的学科教育的经历,使得许多教师仍然面临转变课程观念的艰巨任务。学校抓住国家示范校建设的机遇,创造条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加强培训与交流,以树立职教理念,强化课程改革意识,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顺利推进提供根本保障。
2.良好的激励机制是制度保障
学校制定了良好的激励机制,让老师有时间、有精力、有兴趣参与市场调研、课程改革、专业建设。
3 .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师资保障
按照学校教师队伍中长期建设规划,健全“两个制度”(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教师队伍动态管理制度),完善“三个机制”(教师培养遴选机制、教师成长激励机制、兼职教师聘用机制),打造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良、全员“双师”、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五、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1. 形成了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教学标准
聘请职教专家、实践专家与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组成工作团队,对指导、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进行顶层设计,全面明确培养目标、职业范围和人才规格、课程结构、课程计划、教学实施与评价、师资要求、实训实习装备要求,从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
2. 指导专业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通过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构建了“校企互融、三轮实践”人才培养模式。第一阶段按照“一项工作一门课程,一项任务一组技能”的思路,采用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第二阶段按照“一宗业务一类资源,一个项目一组学生”的思路,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专项能力;第三阶段学生以员工身份在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按照“教学跟着生产走,内容跟着工作行”的思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012年、2014年在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农机具修理”项目比赛中获一等奖两次,三等奖一次。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农机具修理”项目比赛中获三等奖。
3、专业教学标准推广
本专业教学标准的文字表达规范,技术要求和专业术语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文本格式和内容符合规定的要求;同时切合实际,有利于我校的发展,能适应企业的要求,与职业标准相结合。本专业教学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清晰明确,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专业教学标准具有前瞻性,能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体现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现已经在湖南经济贸易中专学校推广。
六、 体会与思考
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应坚持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本专业教学标准没有将考核评价标准纳入是一大遗憾。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该专业教学标准,继续挖掘专业教学标准在实施中的隐性问题,更加主动地迎合社会需求,为湖南省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农机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附件:
1.《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教学标准》
2. 《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指导手册》
3. 《湘中地区农机使用与维护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和《湖南省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建设调研报告》
4.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5. 学生参加技能竞赛获奖证书
6.专业教学标准评审意见表
7.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调研问卷表与调研照片
Copyright 2020-2024 © 湘潭生物机电学校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9531号-1
地址:湘潭市伍家花园 电话:0731-55880087 技术支持: 湘潭生物机电学校信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