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背景
我校是原湘潭农校和农机校合并组建而成,以农业类专业为建设重点。畜牧兽医专业于1961年开办,一直以来是学校的主体专业,2008年成为湖南省精品专业,2013年成为湖南省中职示范性特色专业项目建设单位。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专业带头人1名,组建了畜牧兽医专业产教合作理事会。
我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团队有较好的基础,20名专业教师中,有省级专业带头人1人,湖南农大校外研究生导师1人,市十佳双师型教师1人,市科技骨干和科技特派员1人。教师队伍建设是畜牧兽医作为国示校重点建设专业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畜牧兽医专业教师队伍中也存在职教理念和专业素养方面的诸多问题,作为国示校重点建设专业,要求我们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思想作风过硬的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以适应我市生猪大市及湖南省养殖强省的需要。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队伍是关键。由于我校畜牧兽医专业长期以来就业形势好,人才供不应求,所以主动适应市场需要的职教理念还没有在专业教师队伍中形成,彻底改变“课堂上养猪”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还没有在全体专业教师中形成风气。为此,2013年初,我校畜牧兽医专业专门派出教师调研小组,深入湖南省多家养殖行业企业、兄弟院校,采用问卷、电话访问、走访和座谈的形式开展企业人才需求相关情况调查,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汇总分析。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师有以下不足:1.专业方面的操作技能不能完全与企业接轨。2.理论知识和企业最先进的技术有一定差距3.思想理念和企业的用人标准有距离4.服务社会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地养殖产业的需求。因此,通过对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和企业锻炼,转变观念,提升专业素养,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两年来,我们通过促进校企互融、农学结合的途径,采取在行动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主要目标
通过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创新,建立教师培养、提升通道;通过专业产教合作理事会给教师提供企业实践锻炼的平台;通过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通过社会服务活动,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动手能力和服务意识。培养优秀教师成为专业带头人,青年教师成长为教学骨干,实现教师个人成长目标。使教师专业素养显著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率达到100%。打造全员双师、亦师亦医教学团队。
三、实施过程
(一)建立完善教师培养体制机制,打造教师专业成长空间
2012年,学校修订了《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明确了“2012年—2017年,建立一支’‘双师’主体、专兼结合、国内一流、能完全适应和满足我校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的目标。并提出完善管理机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实施教师培训工程等重点工作内容。在此基础上,学校修订下发了43个教师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2013年,成立了“国家示范校”项目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小组,全面统筹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专项工作组和教学改革组配合,开展了教师的校内培训、校外学习、企业锻炼等。
(二)校企互融,农学结合,打造专业教师成长的新平台
在湘潭市现代农业产学联盟框架下,畜牧兽医专业组建了校企合作产教合作理事会,制定了人才共育、师资培养的工作目标,并切实组织实施。在校企互融、农学结合中,通过教师下企业顶岗实习、送农技下乡和到养殖企业兼职等3个途径开展实践锻炼。同时,开展对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进行师德和教学能力培训。
(三)校企互动,落实教师下企业制度和兼职教师进校培训制度,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为此,我们根据学校《教师企业锻炼和参加社会实践管理办法》,规定专任教师每两年必须参加两个月的农业行业企业实践或社会实践,与教师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定挂钩。如汤亦斌老师担任圣雅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孙健担任浏阳河饲料厂的技术顾问,其他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到理事会企业顶岗实践。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组统一管理,要求做好实习日志,总结,企业签署鉴定意见,学校不定期检查,保证效果。兼职教师制定培养、考核和管理制度,定期到学校参加师德和教学技能培训,组织到苏州学习课程开发和教学技巧。
为了更好地了解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动态,本专业利用湖南百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湘乡佳和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等理事会单位作为我们的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训,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一起为学生授课。专业教师加强了对生产一线技术要求、岗位标准的直接了解,解决了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的滞后和不能把握专业技术实践与应用的问题,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同时,请企业的兼职教师将其丰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带进学校与教师一起分享,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促进教师学、教、研水平的提高。
(四)服务“三农”,广泛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促进教师实践成长
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一是学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与行业企业的各项活动,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如汤亦斌是湘潭市畜牧兽医协会常务理事,每年多次进行养殖技术专题讲座,传授养殖新技术。参与砂子岭猪开发保种,并对养殖户进行砂子岭猪养殖技术培训。二是科技特派员引领,带动当地养殖项目提质。如孙健、吴买生等科技特派员,担任养殖大户的生态养殖项目的指导,帮助他们规划养殖场、设计饲养管理方案、设计疫病防治方案。三是畜牧兽医专业开通了助农热线,专业教师都与周边的养殖场户建立了相应的联系,积极为他们解决技术难题。四是定期组织科技下乡活动。2013年、2014年,我们组织专业教师带队、本专业全体同学参与的春防、秋防,每年我们将学生分成9个组,下到雨湖区响塘乡、长城乡等学校周边乡村,免费为养殖户进行免费接种疫苗和疾病防治技术培训。
(五)参与课程开发,开展课题研究,提升专业技术研究和应用能力
学校通过《科研条例》等制度,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开发、教学内容创新、评价模式改革过程中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两年来,畜牧兽医专业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开发了10门专业课程,主编了3本校本教材。对于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或者在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的老师,鼓励他们参与湘潭市的课题研究或是公司新产品的开发。吴买生、汤亦斌、梁春凤等老师都参与了全面参与湘潭沙子岭猪一系列研发工作,并在2014年参与了湘潭市科技局“沙子岭原种猪的繁殖性能研究”、“沙子岭原种猪的保种及利用”、“湘潭市猪的疫病情况调查及对策”3个课题的研究。全面提升了专业教师的应用研究和开发能力。
两年来,畜牧兽医专业教师主持参与了湘潭市教育科研课题《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良好职业素养的养成研究与实践》、《畜牧兽医专业产教结合理事会推动“循环教学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六)专业进修学习,提升理论水平,夯实教师成长的根基
学校制定了系统的教师培训制度,除教育部门统一安排的教师国培、省培之外,近两年,我校共派出畜牧兽医专业教师21人次分别赴河南、河北、吉林、山东、长沙进修学习。3名教师参加国家畜牧兽医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7名教师参加职业教育培训、课程开发培训、精品课程建设培训、教学模式培训及企业生产新技术培训等。两年来,专业教师寒暑假没有休息,都在马不停蹄的培训提升,视野拓宽,水平提升,教学能力明显增强。
四、条件保障
(一)组织保障
在湘潭生物机电学校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组建畜牧兽医重点支持专业教师培养领导小组,按照师资队伍建设方案和实际情况组织本专业教师培养。
组长:成汗青(湘潭生物机电学校副校长)
副组长:刘春奇(教务科科长)梁春凤(畜牧兽医专业教研室主任)单侃(人事科长)
成员:孙健 汤亦斌 戴玉龙 周绍根 王波
(二)制度保障
1.实行目标责任制。按照“任务分解、责任到人”的原则,根据重点专业建设计划和任务书,逐项分解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按照预期目标和验收指标,将具体建设任务落实到人。
2.执行项目管理制度。实行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相结合、年度考核与节点考核相结合、激励与惩处相结合的办法,对教师培养涉及的全部工作、完整过程进行计划、执行和跟踪,对培养的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等进行严格控制,以实现培养的目标。
3.奖惩制度。教师必需按照教师培养领导小组的安排,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教师的完成情况将和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出国培训、工资津贴以及政治培养等方面挂钩。
(三)经费保障
在国家改革示范校建设中,畜牧兽医专业共有项目资金400万,用于教师培养的经费121万。学校已建立了稳妥的资金来源渠道,经费投入均有保障且能及时足额到位。
五、实际成果、成效及推广情况
(一)教师教学水平明显提升,学生满意度100%
教学团队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自行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联系生产实际,采用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指导探究法等方法教学,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在学校教务科组织的学生评教问卷调查中,学生满意率100%。
(二)教师发挥技术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和应用技术推广
教学团队教科研水平稳步提高,3年来主持参与3个湘潭市科研项目,2个教育科研项目。教师熟悉养殖企业生产流程,熟练运用现代化实验设备,动物疫病防治技师通过率100%;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积极为合作企业、养殖户提供技术咨询等服务3项,专业教师先后有20多人次为养殖企业、兽药企业举办讲座和提供技术指导,在当地养殖行业产生了积极效应,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校教师参与保种开发的砂子岭猪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性品种。我校作为本地唯一培养养殖业人才的基地,为湘潭市千万头生猪工程提供了人才支撑。
(三)教师在专业教学和课程开发方面能力明显提升
截止到2015年3月,开发了10门专业核心课程,建成《畜禽传染病防控技术》精品课程,编辑出版了《零排放生态养猪技术》、《猪的临床诊断技术》、《猪的常见兽药的使用》3门校本教材。专业教师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4篇,在湘潭市教研教改论文评比中,有4篇获一等奖。
(四)在教师教学和学生技能比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汤亦斌、戴玉龙等老师连续两年在湖南省农林类学生技能比武大赛中分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梁春凤老师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创新杯”农林类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说课比赛获得一等奖。
专业教师将学生的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近两年来,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均为100%,正式签约率90%以上,就业质量高。
(五)专业教师开发了湖南省一流的专业教学标准
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团队通过整理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邀请企业、行业专家一起制定了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教学标准。教学标准分为三部分,职业能力分析、课程标准和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六、体会与思考
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目前,在建设高素质“全员双师”教师团队培养过程中,我们也有如下困难和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方案有待进一步完善。通过2-3年教师培养的运行与实施,制定适合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
(二)师资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比例不够合理,有奉献精神的年轻教师少且队伍不太稳定。需要学校采取激励措施,吸纳人才。
(三)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激发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们力争在今后的三至五年中,与理事会企业全方位合作,积极投身于区域经济发展与建设,利用国内外有效资源,不断深化教师队伍改革,提升教学团队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声誉,打造国家品牌专业。
附:佐证材料目录:
1、《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教师企业锻炼和参加社会实践管理办法》
3、 畜牧兽医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统计表及图片
4、畜牧兽医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工作手册
5、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教育科研项目一览表
6、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公开发表论文和获奖论文一览表
7、教师的获奖证书
8、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培训统计表
Copyright 2020-2024 © 湘潭生物机电学校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9531号-1
地址:湘潭市伍家花园 电话:0731-55880087 技术支持: 湘潭生物机电学校信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