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善凸显职业特质的人才培养模式
优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结构和运行机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明确专业方向,定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方式,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分别构建“校企互融、三轮实践”、“按季顶岗、能力渐进”、“项目引导、分段培养”、“循环教学、做学合一”等人才培养模式。
2.重构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按照规范的课程开发流程,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边界重新设置专业课程;按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选修课程,确立课程体系框架结构;突破传统的学科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典型产品、典型岗位、工作任务、项目制作、业务流程等所包含的知识、能力、素质要素为依据,构建各具专业特点的“任务中心、项目载体”、“业务流程(工艺)进阶式”、“课证一体型”、“专业技能模块化”等新型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标准87个;完成项目教学方案设计81套。
3.开发优质校本教材,建成国内领先的专业教学资源库
校企合作研发体现行业和地方特色、反映最新技术成果的特色教材6部;针对岗位技能变化情况,采用任务书、工作页、引导文、典型案例等形式,开发补充性教辅资料6部(套);创新教材展示方式,实现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以建设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为基础,建成国内领先、开放共享的涉农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4.优化教学模式,推广信息技术
遵循学生中心、理实一体、教做学合一的原则,实施行动导向教学策略,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以实训为中心组织教学,实践性教学场地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学习过程成为实践活动;全面推行项目教学,并以项目教学引领现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引导文教学等,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以校园网络、数据中心、公共应用平台建设为基础,实现学校网络全覆盖和信息资源共知、共建与共享;推广运用空间教学、仿真教学,31门优质网络课程实现网上学习、在线辅导、考试评价、证书考核等功能。
5.改革教学考核评价模式
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建立健全多元学业评价体系和实训实习考核标准,完善教师教育教学绩效考核制度,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拓展职业技能鉴定所鉴定范围,面向学生和社会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全面推进“双证”教育,毕业生“双证”获得率达到100%,多证获得率达到60%以上。
6.优化实践教学环境
按照“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三原则,建成融教学、培训、生产、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行业一流的区域共享型实训中心,营造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现场相一致的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新建实训室11个,完善实训室26个,提质改造校办农场等生产性实训基地7个,完善校外实训基地32个,新建校外实训基地10个。
Copyright 2020-2024 © 湘潭生物机电学校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9531号-1
地址:湘潭市伍家花园 电话:0731-55880087 技术支持: 湘潭生物机电学校信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