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案例 ——发挥信息化教学优势,提高专业课教 - 教学科研 - 湘潭生物机电学校

立德树人 精艺图强

学校公众号

教育教学

教育教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科研
《畜禽营养与饲料》课程教学案例 ——发挥信息化教学优势,提高专业课教 发布时间:2016-03-17      来源:          

案例背景
 中等职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按现在的课时来看,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基本上占总课时的70%左右。但是,现在的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注意力不易集中,从而导致了教学效率较低、教学质量较差。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化对学校、对学生、对课堂产生了重大影响,学校拥有了多媒体教室、互联网教室,慕课、微课走进了专业课教学。面对时代的进步、环境的变化,我们应该积极投入到专业课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中,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优势,提高专业课教学效率,为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贡献我们的智慧。
信息化教学就是在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它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资源和信息化环境,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案例描述】
 “饲料的概念与分类”选自《畜禽营养与饲料》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二版,主编邱以亮。我的教学对象是中职畜牧二年级的学生,由于职校的生源状况,他们大都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目标不明确,在课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这给本学科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但他们大多来自于农村,纯朴善良,对专业课较重视,非常盼望有动手机会,渴望掌握专业技能,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扬,凭自己的努力和才能获得相应的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岗位证书,这是本节教学内容能够顺利完成的有利条件。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改变教学策略,改进传统教学方法,理论知识以简单实用为主,重在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教学和生产紧密结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到教学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体,做中学,学中做。
我的教学理念是: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打开一扇通往企业生产的大门,让学生明确学习的意义,通过任务驱动法,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把课堂教学变成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期间,教师作为观察者、合作者和支持者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激励性评价。采取的主要教法是:任务驱动法、指导探究法;主要学法是: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在上课之前,我把学生进行了分组,让学生分组准备各类饲料的图片,我还和学生一起准备了无线网络、QQ群、评分表、视频和相关的信息等。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模拟实训并能及时验证,打破以往学习堡垒。授课地点选在理实一体的饲料配合与分析实训室,该实训室既能进行理论、实践教学,又方便进行互动教学。
 “饲料的概念与分类”,是畜牧兽医专业的基础理论课,这类课在以往教学中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不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学生不知道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二是不知道和企业生产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三是教学方法基本采用单纯的教师讲解方式,过于单调。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在情境导入阶段,首先通过互联网展示“2015年第十六届国际畜牧业(内蒙古)博览会”的会展内容,展示本次会展的参展范围:饲料(饲料原料、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特种饲料等)、饲料加工机械设备及配件、饲料质量检测仪器设备、微机控制系统及软硬件、饲料配方技术、饲料科技等。我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特长的参展任务—配合饲料,让学生知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在掌握了有关知识和方法后,我们自己也能研究出高水平的饲料组合,为畜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从而让技能学习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以教学课题为主要线索,精心设计学习瓶颈的突破方式。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文本、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学习支持资源,利用小组合作、QQ群、微信等交流方式,利用慕课、微课等线上学习形式,化抽象为直观,化静态为动态,化单纯的教师讲授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合作交流的条件,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培养学生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往沟通能力。
 “饲料的概念与分类”,饲料分类是教学重点。为了完成任务,我首先请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遵循 “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根据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制作自学素材包,给学生提供了各类饲料的图片和文本说明,里面有不同种类的饲料,还有和饲料有关的网址,同学们可以直接点击进入,里面有详细的图文解释,可以供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还提供了视频演示资料,将不同种类的饲料以及使用方法直观的展现出来,加深同学们对饲料的认识。学生通过查阅这些资料来了解饲料的分类,并通过讨论加深对饲料使用误区的关注,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教学重点。
信息化教学,不仅是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资源和信息化环境进行教学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教育者与学习者借助现代教育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和教育技术方法进行的双边活动。我们要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互动方式方面有所创新,让学生在积极主动获取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与表达。
 “饲料的概念与分类”一课,在饲料配合环节的教学中,我安排了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活动。本环节实行6人一组的合作模式,每个小组抽签决定本小组的饲料配方工作任务,完成配方的组合并在全班面前展示自己工作室的饲料配方。每个小组主持人、记录员、解说员、纪律维持员各一人。在配合饲料的过程中老师提供实践评分表,供学生自评和互评。各小组组成自己的讨论群,讨论选出饲料原料得出组合方案,并参照行业标准,用方形法讨论完成全价配合饲料的配合方案。在饲料组合的过程中,教师则仔细巡视,评价学生完成的情况,并及时帮助出错的学生进行整改。 各组记录员将讨论通过后的组合方案照片上传到群相册,把配合的饲料配方以world文档形式上传到群共享。各小组解说员对自己工作室的饲料配方进行解说。饲料配合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小组合作中,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畜种的简易配合方案,通过在线查阅、交流讨论等方法,能够加深学生对饲料的合理搭配使用的认识,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各组汇报交流,不仅让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学习,而且让他们学会倾听、学会尊重。
 “饲料的概念与分类”一课,在课堂练习阶段,我除了安排一部分基础训练外,还在职教新干线、世界大学城的畜牧兽医资源库里设计并制作了练习软件,学生可以根据上面的提示试着点击图片,如果是正确的图片会出现一头快乐的小猪,如果不正确就会出现一头悲伤哭泣的小猪。这样的练习,学生觉得有新鲜感,乐于参加,能使他们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饲料的概念与分类”一课反馈评价的环节,我利用学校的无线局域网环境,事先在手机上安装好ftp客户端软件,使手机和教师机之间能进行高速的无线传输。这样,当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手机拍摄下他们的操作成果,立即传输到教师机并投影至大屏幕,及时反馈出他们的操作情况,从而克服了传统的评价方式的滞后性。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评分标准,自己通过QQ群应用投票的方式,评选出自己心目中的最佳饲料组合方案 。老师结合获得的票数,再结合配合饲料的可使用性给以评价。
【案例反思】
我认为本堂课的亮点有三处:
第一是创设情境,打开了一扇基础理论课通往企业生产实践的大门,让学生知道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产生了学习欲望,由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第二是在自主学习环节,不再是填鸭式的老师讲学生听,而是学生带着任务主动去学习理论知识,当然这些理论知识是经过教师的加工提炼过的,高教社的中职教育教学资源网就有很多经过精心提炼和诠释的知识。
第三是在反馈评价的环节,利用了当下越来越普及的无线局域网和智能手机,将学生的操作情况实时的反馈出来,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还能更加客观和仔细地反映出他们的学习细节,有助于教师的点评。
当然本堂课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譬如练习的设计与开发方面,缺少更多的人机互动式的练习,缺少游戏式的练习,这也是我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地方。

Copyright 2020-2024 © 湘潭生物机电学校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9531号-1

地址:湘潭市伍家花园 电话:0731-55880087 技术支持: 湘潭生物机电学校信息组

湘公网安备 43030202001271号